历史的选择 民族的希望——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发布时间:2021-05-28作者:刘元龙

  今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百年。在短短一个世纪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战胜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外反动派,使中华民族从被奴役被压迫的深渊中站了起来。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从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起了社会主义大厦,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又率领中国人民续写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历史性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全体中国人民一起进入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前所未有地站在了世界中央,中国强大了起来,正在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回顾历史,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创造出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伟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今天,我们庆祝建党百年,学党史,要悟思想。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为全体中国人民争解放谋幸福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为了人民脱离苦难而革命,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奋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拼搏,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才能从建党之初的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大革命失败挫折后毅然奋起、在发展探索中取得成功,并壮大成为拥有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并建立建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其次,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从建党之初的农村包围城市到武装夺取政权,从建立起新中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先后形成了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坚定的信仰自信、历史的担当精神、真挚的为民情怀和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一整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拓展了中国道路,丰富了中国精神,完成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历史伟业,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历史选择了英雄,而英雄又创造了历史。《圣经》讲道:“人民缺乏领导,势必衰弱,人民的得救全在于谋士众多。”我们今天庆祝建党百年,就要更加坚定地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做到“两个维护”。

  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持之以恒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指出“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针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明确了理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总结党的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党治国治军的思想理论,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提出了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理论,为全面开启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华民族开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又一座思想理论丰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指出“一个理论在一个领域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这个理论满足该领域需求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始终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考。”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思考使中国共产党生命之树常青。

  今天,我们学党史,还要办实事、开新局。对于中国天主教来说,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党史要结合中国天主教的实际,深刻了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通过学习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要真正在思想上、感情上和行动上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要真正在思想上、感情上和行动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要真正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乘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东风,把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使命推向前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传真、邮寄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一旦刊登,版权虽属本网,但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转载的内容,为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5、本网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