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规章制度

    对信德和教风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08-08作者:zgtzj_zjt

    信仰有着比简单的教理、教规、教条更多的内容。信德道理只为人类表明教会所信仰的内涵;确立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生活的方向和人生的终极目标。然而,借着人性生活活出信德道理意在追求的精神价值才是信仰的全部意义所在。信仰的精神和价值需要通过信仰生活来表达或实现。信仰生活主要从三个方面得以表达或实践:祈祷生活、礼仪(特别是圣事)生活、伦理道德生活。这三个方面的生活是“一个信仰生活的三个层面”。一个健康的信仰生活,就取决于这三个方面生活的平衡协调。这三个方面的生活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息息相关。
            然而,在我们的教友团体中,我们发现,能够使得这三个方面的生活得到平衡和协调的人并不多。对于老教友来说:他们从小培养出了酷爱念经(祈祷)和每日参与弥撒,常办告解和领受傅油圣事的好习惯,但是,因为他们对于信德道理的认识只是限制在机械化、教条化和法律化的“死教理”的层面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了对于信德道理所蕴含的精神实质的全面而综合地理解和消化吸收(缺乏神学理论基础的指导和教育)。这样一来,他们的信仰生活就成为是一种以“罪”为中心,以“法律”为内容的生活。他们认为:教友生活的中心任务就是“躲避犯罪”。为此,“祈祷生活”或“参与礼仪生活”就成了为了避免犯罪而“不得不做的”机械化、表面化、形式化的“家庭作业”和“不得不”尽到的“本分”或“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祈祷和礼仪生活”作为是汲取灵性营养,获得天主恩宠,建立和天主亲密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不能通过“祈祷和礼仪生活”真正获得灵修的成长。这样一来,他们的伦理道德素质就不能或不足以因着他们的“常常祈祷和参与礼仪生活”而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也就出现了好难为年轻人树立起信仰好榜样的现象。
            对于年轻教友或新领受洗礼的教友来说:他们对于信德的道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或听说,但比起老教友来,并没有那么的深刻、全面和熟悉。他们也常常表示出对于信德道理的不感兴趣。(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信德道理比较“机械”、“教条”、“神话”、“枯燥”)。就祈祷生活和礼仪生活来说,年轻人愿意追求“活泼、激情、潮流、新鲜和外在效果”等,这样一来,他们不大喜欢或不大适应“老的祈祷(念经)方式和教会传统的礼仪庆祝仪式”。他们趋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祈祷和礼仪的外在形式上;注重于新鲜、潮流、活泼和创新;强调的是如何表达出他们自己想要在祈祷或礼仪中所要表达出的东西。为此,年轻人的祈祷和礼仪生活的优点在于他们的活泼激情和善于表达自我。但与此同时,容易导致的缺点是,忽略祈祷和礼仪意在追求的内在精神价值;流于外在形式而不能实现和天主在祈祷与礼仪中真正进行对话、交流和结合共融的互动效果。年轻人鉴于天真无暇,纯朴真诚,他们善良、热情、慷慨大方,在伦理道德生活中常表现出维护正义、热衷助人、关注疾苦、从事慈善等。
            通过以上之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的教会内,无论老教友还是新教友或年轻教友,当务之急就是,大家在祈祷、礼仪和伦理生活上,都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整合和平衡协调——借着天主圣言、梵二精神、教理、教会训导权、祈祷、礼仪生活和善言善行来加强和巩固信、望、爱三德。没有灵修(祈祷和礼仪)的伦理生活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没有伦理的灵修生活是无的放矢,无稽之谈。如果说灵修生活就是“信德”的核心本质,那么,伦理生活就是“教风”的具体体现。


    (王和平神父供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传真、邮寄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一旦刊登,版权虽属本网,但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转载的内容,为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5、本网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撤下。